时间:2022-10-03 13:07:53 | 浏览:697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一年
亳州跑出加速度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
1.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都是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结束了我市无高铁的历史,为我市接入长三角城市群打通了高速通道,使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亳州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已报国家发改委;淮阜城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查,用地预审等前置要件正在抓紧报批;亳蚌城际铁路、“三洋铁路”亳州段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亳蒙高速公路项目专班已成立,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新建续建国省公路干线11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计划开工项目1个,总里程204.508公里,年度计划总投资1.6亿元。引江济淮亳州境内主体及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5G基站400多个,5G套餐用户逾19万户。
2.着力打造平台载体夯实承接基础。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按照“规划全覆盖、土地全报批、征收全完成、基础设施全建设、项目全填满”五全要求,围绕产城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主城区和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开发区路网、电力、热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区全部实现了“七通一平”。截至6月底,我市省级开发区实际建成区面积达13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379家、同比增长18. 2%,其中,工业企业1296家、同比增长24.3%,对接长三角中心区,园区合作共建取得重要进展。截至目前,亳州高新区与上海月浦工业园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平阳滨海分区、浦江经开区分别签订园区共建合作协议。亳芜园区与浙江省国家级开发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浙江省头门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具有战略合作示范性质的五金机电产业园和中兴科创产业园。
3.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承接中医药制造和中医药服务产业,瞄准沪苏浙重点企业,突出强链补链进行招商。1-8月份,新签约长三角项目74个,总投资233.5亿元,其中: 32个项目来自江苏,总投资84.3亿元;28个项目来自浙江,总投资44.6亿元; 14个项目来自上海,总投资104.6亿元。亳州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先导区,已有近20个长三角区域投资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近240亿元。总投资60亿元的上海九间堂中医药科技健康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颐高生命科技创新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围绕目标定位
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
1.高质量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今年1月获省发改委等单位批复实施,市政府及时印发2020年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落细落小,分批分阶段组织实施,责任到人。任务涵盖中医药全产业链14个方面110项重点工作,力促中药农业现代化,升级改造中药制造业,发展中医药贸易,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推进做大做强做优中医药产业链。截止目前,全市新签约现代中医药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88.2亿元。其中配方颗粒、成药制造,中药提取等产业链项目有31个,总投资54.9亿元。
2.高水平推进“皖北历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黄金旅游图”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共同体建设,在旅游项目建设、线路打造、宣传营销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的对接和交流。在合肥、南京开展“亳州旅游进社区活动”45场,在周边20个地市设立驻地营销机构,积极开拓省内外旅游市场,“道源问道”精品旅游线路成为长三角区域网红旅游线路。2019年芍花养生旅游文化节和2020年云赏芍花期间举办了骑行大赛、花海巡游、网红抖音直播等旅游赛事活动,总参与游客达310万人次。亳州旅游宣传片在上海铁路局所辖654趟高铁电视屏幕免费循环刊播;药博会期间亳州印象系列海报在徐州东站大屏免费播放10850次。发放1500万元文旅消费券,吸引长三角游客来亳旅游消费。
3.高标准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蒙城县成为安徽省首个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已与35家生产经营主体签订了供沪蔬菜生产协议,协议面积3.77万亩,作为全省20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实施县之一,参加了2020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联席会议,并现场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12.8亿元。谯城区(中药材)作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单位,1-8月份,中药饮片加工产值达121.4亿元,同比增长6.3%。涡阳县与上海鹏欣集团签订两百万头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双百万工程”项目,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圈养羊基地。
优化生态环境
促进民生共享
1.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8月份,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126个,已完成109个,完成率86.5%。PM平均浓度4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引江济淮入亳污染防治项目圆满完成,并通过了省生态环境厅、省引江办的检查。
2.协同合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内医院联盟、专科联盟建设,深化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合作,推动沪苏浙优质医疗资源落户亳州。市人民医院分别与江苏省口腔医院、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医疗专家委员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药博会期间我市承办了“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峰论坛”,对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之路进行了探讨。医疗社会保障合作不断加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与沪苏浙实现有机对接,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合作机制。教育事业合作稳步推进。今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学校校长前往杭州市江干区进行调研考察,并与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就学校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深入推广“单一窗口”平台应用,实现企业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结合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安徽省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累计受理群众办事申请2546.74万件,办结2267.86万件,群众满意率99.9,市县两级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 “最多上一次”占比98. 2%,累计节约群众办事成本20多亿元。 推进中药材实体交易市场服务开级、错位发展,中医药线上线下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元。1-7月份,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66.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孵化新增实绩企业54家,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达212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4亿美元,同比增长92.7%。
--End--
文:赵琳琳
编辑:丁静 审校:张珍 审核:邓传功
广西扶贫网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联盟 ”为载体,统筹资源、创新经营方式、拓展发展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效实现形式,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16年的421.18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550.96万元,实现了
进园区、进企业现场考察项目。张毅摄四川在记者 文莎这是考察项目最密集地一次,两天考察21个在建、在产的重点项目;这是一次成果检阅、也是一次工作督导的投资现场会;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投资唱主角”各项工作,推动“六稳”
在秀洲区政府前广场上,地砖等已基本被清理,挖掘机正在开挖;在秀洲公园西南角,“城市驿站”建筑已初具轮廓;在中关村购物广场南北两边,工人们正在开挖地面……这几天,不少细心的市民在经过秀洲区几个重要地段时会发现,这些地方处处是一片繁忙的工地。记
今年以来,亳州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01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3月13日,记者从亳州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同步推进城乡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计划在2025年实现区域全部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源替换。据了解,亳州市引江济淮古井镇供水工程建成运行后,亳州市
校 长 前 戏出门二月已三月骑马陈州来亳州暮雨桃花此客馆春风燕子谁家楼簿书堆案不相放郡守下堂仍苦留浮名羁绊有如此愧尔沙边双白鸥...聂凡鼎 / 文为中国城市1号IP提案!大家好我是老聂,上一期我们讲了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天津,今天我们讲一
12月28日上午,亳州市利辛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县委书记程修略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瑛主持大会。本次大会应到代表374人,实到会337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的执行主席程修略、马瑛、何章俊
初秋的广饶,树木葱茏,处处洋溢着秋意盎然的生机和活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旋律”正在这片热土之上激情唱响,动力澎湃——围绕新医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增上一批优质项目,培育引进先进科研成果实施一批转化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3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徐德波 菏泽报道 12月26日,鲁南高铁(日兰)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菏泽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也是在今年,4月2日,菏泽牡丹机场实现了通航。2021年一年内,菏泽实现了飞机、高铁的“双突破”。同样
图为冀州区现代都市型功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现场。樊加伟摄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翟一杉 通讯员樊加伟)春节刚过,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的现代都市型功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总占地近5000亩的农业示范园区正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