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3:06:42 | 浏览:911
对上海而言,这是其在安徽的首个“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对亳州而言,这是我市蔬菜产业融入长三角、实现新发展的契机。
我市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一员。
面对机遇,唯担当实干
提到长三角,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好、人民生活富……
亳州“入长”,之所以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希望这是亳州明天的样子。
但是,并不是说“入长”后,亳州发展立马就快了,城市建设立马就好了,人民生活立马就富裕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从来都是靠奋斗得来的!
长三角一体化将给我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关键还是要靠亳州人民的苦干实干拼命干。
怎么干?
那就要围绕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融入配合。
“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签约后,蒙城县从基地建设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农业保险、冷链物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2020年计划发展3~5万亩,到2022年计划发展10万亩。
蒙城县推进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建设是全市主动担当作为的一个缩影。主动作为、积极“入长”,亳州在行动。
今年8月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汪一光和市长杜延安任组长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究重大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县区比照成立工作推进组,强化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要求。
找准定位,做三篇文章
亳州产业特色鲜明,土地指标充足,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入长”后,亳州干什么、抓什么,如何在长三角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
在长三角大家庭里,亳州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2019年8月23日,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亳州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努力把亳州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世界中医药之都”。
华佗国药智能化提取及配方颗粒生产项目 张延林 摄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高端承接、绿色承接、转型承接,加快传统产业承接转移步伐,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城市大产业链,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动白酒酿造、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市县区食品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特色蔬果产业,培育绿色亳农品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抓好引进长三角药企来亳投资工作,抓好引导本地药企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实施中医药贸易拓展计划,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这就是亳州“入长”后,要做好的三篇大文章。
深度融入,身在长三角
不仅要加入长三角,亳州更要融入长三角。
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深度融入,善于借力,把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结合起来,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亳州“入长”才有意义,才能真正身在长三角。
融入长三角,怎么融?
答案是让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更加便捷流动和配置,扬亳之长、补亳之短,努力在一体化进程中提升自身实力。具体说就是抓好三通,即基础设施联通、平台载体互通、市场规则融通。
商合杭高铁试运行 张延林 摄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础,也是推进的重点。抓好基础设施联通,要抓好亳州机场开工建设工作,完成商合杭高铁建设,推动皖北城际铁路网涉亳铁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亳蒙高速,加快与苏浙地区相连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
抓好平台载体互通, 着力实现科创、环保、金融和物流等共建共享,争取亳州市中药材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等知名品牌。
抓好市场规则融通,要实施大通关一体化工程,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加快设立亳州海关;参与建设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动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劳务对接;参与构建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提升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一体化中药材、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隐性障碍;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既要招商,也要“凤还巢”
招商引资,一直是亳州“第一要事”。
一直以来,针对长三角地区展开招商,都是我市的重点。数据显示,到9月底,今年来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占全市新签约工业项目的25%,总投资170.9亿元、占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的22.8%。
而同时,长三角地区是我市丰富劳动力的主要输入地。我市曾开展过一次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市外出务工者132.3万人,其中有88.8万人在长三角地区。排在我市劳动力转移前列的城市为: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南京、温州、无锡、金华等,均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亳州抢抓“入长”机遇,既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招商引资、招商选资,招大商、大招商,也要“凤还巢”,充分发挥在沪苏浙务工人员的资金、技术和人脉等优势,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助力青年学子创业”系列活动,引导“游子”返乡就业创业。
为助力老乡返乡创业,我市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亳州青年创客空间、亳州筑梦社区等创业创新平台为创业者们提供“保姆式”服务。对入驻的企业给予办公场所租金补助、创业贷款贴息、中介服务补助、人才租房补助等政策支持,并提供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2019年1~8月,我市共收集创业线索6159个,占年度任务6000个的103%;创业成功4069个,占年度任务4000个的102%;创业带动就业29549人次,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5个,带动投资47.98亿元。
让“在家”及“回家”的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还要强化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在养老、社保、医疗、教育与就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对接,探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今天长三角的模样
就是明天亳州的模样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我们都是追梦人。
追梦长三角,亳州跑起来!
--End--
文:汝平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张珍 审校:明光 海博 审核:邓传功
文明创建公益广告
密码在哪?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展翼,亳州起飞!古井集团工人正在灌装车间里忙碌(资料图片)张延林/摄01 药酒双子星 走向现代化6月18日上午,安徽张恒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亳州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举行。这是第7
今年以来,亳州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01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3
据安徽商报报道 9月29日,在亳州市谯城区拍摄的汤王大道涡河隧道。2022年9月30日起,亳州市区汤王大道涡河隧道将开通试运行。亳州汤王大道涡河隧道项目工程总投资约6.27亿元,南起市区和平路,下穿涡河、郑店子湿地公园、小洪河,北至古泉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3月13日,记者从亳州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同步推进城乡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计划在2025年实现区域全部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源替换。据了解,亳州市引江济淮古井镇供水工程建成运行后,亳州市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亳州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人员聚集,亳州文旅集团旗下景区自8月16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告,具体景区有这些:(花戏楼)(亳州林拥城·药都林海)(曹操地下运兵道)(南京巷
对这个世界来说亳州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亳州人来说 亳州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种生活……作为地道的亳州人该如何向别人介绍亳州这座城市?如何带朋友体验亳州的人文风景和美食?小编综合了一些亳州的资料借鉴了《亳州市志》、百度百科、市文
《尚书》,"三亳":西亳为偃师,北亳为蒙,南亳为谷熟,皆非今亳州地。亳本谯邑,汉丶晋诸儒从无以谯为亳之说,后周始改为亳,亦遥取商邱之亳为名尔。然金仁山谓,"桐宫在州东三里";《皇览》云:"汤冢在亳县。"则以地近谷熟,未必尽附会也!(《亳都考
校 长 前 戏出门二月已三月骑马陈州来亳州暮雨桃花此客馆春风燕子谁家楼簿书堆案不相放郡守下堂仍苦留浮名羁绊有如此愧尔沙边双白鸥...聂凡鼎 / 文为中国城市1号IP提案!大家好我是老聂,上一期我们讲了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天津,今天我们讲一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积极探索“远教 ”模式,通过“远教 惠民培训”“远教 文化建设”等,提高远程教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水平,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已经建有远教站点
12月28日上午,亳州市利辛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县委书记程修略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瑛主持大会。本次大会应到代表374人,实到会337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的执行主席程修略、马瑛、何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