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鹤壁城市发展故事:从只有几条街道的小城市到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2022-09-28 21:18:02 2610

摘要:1984年,现任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的张林退伍后没有回到从小长大的省会城市长春,而是随父亲来到鹤壁。当时鹤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还在大胡(现在的山城区)。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鹤壁的第一印象是:土,很土!可身边的人告诉他,这已经是中心城区第二...

1984年,现任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的张林退伍后没有回到从小长大的省会城市长春,而是随父亲来到鹤壁。当时鹤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还在大胡(现在的山城区)。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鹤壁的第一印象是:土,很土!可身边的人告诉他,这已经是中心城区第二次南迁后的样子。建市之初,鹤壁是座只有几条主干道的小城市,接手行政区划和勘界工作近20年间,张林见证了鹤壁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上演着城市发展变形记:从一座只有几条街道的小城市,变为道路四通八达、城镇星罗棋布、城乡相融共生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1986年,20多岁的李跃进进入鹤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30多年来,作为区划调整的经历者、忠实记录者,他用笔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进行的5次区划调整写进《鹤壁志》。一起被写进《鹤壁志》的,还有经济的飞速增长。

2008年,现任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耿明杰作为我市首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来到鹤壁市工作时,恰逢鹤壁市委、市政府作出“两个构建”决策的关键时期。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南部片区、四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市商务中心区、一河五园、水系……10年过去了,耿明杰看着这些由他们牵头、指导、把关的规划从图样变成现实,鹤壁也从一座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豫北小城向中原名城转变。

张林、李跃进、耿明杰,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虽然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全部参与,但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对于鹤壁,这是他们的心声,亦是他们的情怀。作为鹤壁地方史志办公室市志科科长的李跃进,清楚地记得鹤壁建市以来每次区划调整以及与其相生相伴的中心城区迁移带来的经济社会新变化。翻开《鹤壁志》,改革开放之前的城市发展主要围绕煤矿:随着二矿、三矿的建设,1957年12月,中心城区从鹤壁集南移到中山,后来随着五矿、六矿的建设,1959年,中心城区从中山迁到山城区。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地域有限,此时的大胡发展空间已趋于饱和。同时,地处丘陵,投资环境差,吸引外资能力不强,继续南迁的呼声越来越高。

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者,在李跃进看来,区划调整不单单是名字上的变化和面积的扩大,而是在鹤壁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之下,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新组合、融合发展,是城市发展承载能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平台的提升。

“区划调整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的。例如,1961年9月是改革开放前最后一次区划调整,国务院将汤阴县石林人民公社的48个村以及宜沟人民公社的9个村(执行了7个村)划归我市,调整后我市一下子多了55个行政村,为我市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李跃进说。

“现在很多年轻人以为我市中心城区南迁,是市委、市政府在1986年1月国务院将浚县、淇县划归我市之后才有的想法,其实不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有这想法了,这可以从1985年市本级内区划调整看出来。”李跃进指着地图向记者讲解,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将鹿楼乡分设为鹿楼乡、上峪乡、庞村镇,将鹤壁集乡分设为鹤壁集乡和姬家山乡。

在市政协原主席李福州同志的一篇回忆录中这样记载:1984年9月14日,市计委在《关于鹤壁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些想法》中提出“实现城市战略布局南移,即城市的重心南移到庞村”。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复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安阳市的浚县、淇县划归我市管辖,为鹤壁市中心城区南迁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1992年,市委、市政府站在拉动全市发展、促进城市品位提升的战略高度,决定在全市中心、淇河之滨的大赉店兴建鹤壁市淇滨经济开发区,当年12月获省政府批准,成为全省首批省级开发区。

“经过几年的建设,到1997年,淇滨经济开发区已经初具规模,但当时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特区,如果将其作为中心城区,区划调整势在必行。1997年7月,省政府批准将淇滨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大赉店乡从浚县划归郊区(现淇滨区)。”李跃进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心城区南移,1998年3月,省政府批准将当时的郊区鹤壁集乡、姬家山乡划归鹤山区,石林乡、鹿楼乡划归山城区。2001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鹤壁市郊区更名为淇滨区。

孟母三迁,成就了亚圣孟子;鹤壁主城区3次南迁,则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天地。鹤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从起初以煤矿建设为重点到改革开放时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从进入新世纪提出“两个提前”“两个率先”到“两个构建”再到“两个跨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建部原总规划师唐凯今年8月14日至16日来鹤壁调研时对我市空间规划管控给予了充分肯定。

功能集合构建,集聚促进集约。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决定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短短两个小时内,耿明杰向记者讲述了很多关于各项规划以及规划背后的故事。例如,为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在高质量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上更加出彩,我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产业集聚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区。随着这些规划相继获批,2015年,我市按照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等新要求,对《鹤壁总规》进行修改完善。“规划结合了我市近年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入生态文明、海绵城市建设等先进理念,衔接了产业集聚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规划。”耿明杰解释。

“现在的中心城市,从空间布局结构来看,共分‘一带四组团片区’,‘一带’即新城区、老城区和淇县的城市发展带。‘四组团片区’即新城组团、淇河南组团、老城组团、宝山中部组团。每个组团有不同的空间发展战略和产业选择重点。”耿明杰说。

随着城市的变迁,我市的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从建市之初大力发展煤炭主业到进入新世纪建设全省重要的资源型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食品加工业基地,从“3+2+2”产业布局到今天的“3+2”“2+3”产业格局,三产结构日趋合理,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路开拓进取,一路繁花似锦。今天的鹤壁,从建市之初偏居山隅,面积仅有311平方公里、人口7.6万,到如今身居要冲,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超160万。其中,建成区面积扩大到近70平方公里,20万农民圆了进城梦,城镇化率全省领先,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如果说中心城区3次南迁,见证了鹤壁人民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艰辛探索,“一核双星多支点”则记载了城乡协调一体的华丽嬗变。

“我市于1957年建市后,分别编制了1957年、1959年、1961年、1983年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均在老城区。1991年编制了淇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1992年淇滨经济开发区成立,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形成了新城区的初步框架。”耿明杰说,“1995年,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将开发区纳入中心城区,确定了煤矿城市转型的城市发展策略。”

结合我市结合市域面积较小、人口少、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山水林田湖地形复杂的实际情况,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规划,构建单元组合型城市”的思路,确定“一核双星多支点”的城镇空间格局。为了进一步推进鹤淇一体化,2008年9月,省政府批准将浚县的钜桥镇划归淇滨区。

“来鹤壁10年了,亲眼见证了市商务中心区,宝山、浚县、鹤淇、金山产业集聚区的迅速成长,短短几年这些描绘在规划图上的经济功能区已经变为现实。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感到无比自豪。”耿明杰说。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