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突出特色瞄准目标奋力打造皖北乡村振兴“涡阳样板”

时间:2022-10-03 11:17:06 | 浏览:178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红色村落辉山村荷花盛开,喜迎宾客。涡阳县乡村振兴局供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涡阳瞄准目标定位,突出特色优势,脱贫攻坚实现胜利收官,奋力打造皖北乡村振兴“涡阳样板”。2019年4月,顺利实现“县摘帽”,2020年底,11万贫困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红色村落辉山村荷花盛开,喜迎宾客。涡阳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涡阳瞄准目标定位,突出特色优势,脱贫攻坚实现胜利收官,奋力打造皖北乡村振兴“涡阳样板”。2019年4月,顺利实现“县摘帽”,2020年底,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连续5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的等次,2021年荣获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考核第五名。

全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大豆示范基地。涡阳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农业大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涡阳县地处皖西北,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口173万。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涡阳县立足“持续攻坚区”定位,保持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继续坚持“有部署、有会商、有暗访、有考核、有排名”的闭环工作机制,先后出台22个配套文件,精准施策防止返贫致贫。

作为农业大县,涡阳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今年午季,涡阳县小麦最高单产连续三年刷新全省单产纪录,实现“十九连丰”。涡阳县引进金沙河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探索形成“职业农民+合作社+农民”“5:3:2”分红的“金沙河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涡阳县深耕细作一粒种子、一颗大豆、一根苔干、一棵槐树、一片药材、一栏畜禽“六个一”工程,重点建设了小麦、生猪、蔬菜、肉羊4个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大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示,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

“两强一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涡阳县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涡阳县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参与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25个。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工作。

为推进机械强农,涡阳县实施农机制造产业培育行动,麦多机械、海森曼农业机械进入规模生产。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今年新建烘干中心2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万亩以上小麦大豆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1个。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新建3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在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涡阳县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依托鸿路钢构等龙头企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加强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今年以来新增农民合作社182家、家庭农场856家。

安欣牧业寄养羊托管产业扶贫“涡阳安欣模式”。涡阳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面貌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涡阳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水电路网田卫交”七个全覆盖。

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涡阳县实现了规划保留的4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的“两通”目标,彻底改变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建制村全部通公交车,在皖北率先实现了城乡道路客运一元公交一体化。

全力推行“田长制”改革,基本农田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累计成片建设高标准农田20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72万亩以上,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机有路、田有电。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户均配电容量2.83千伏安。推广“一块田”改革试点51个村,适度规模经营提质扩面,积极开展“全域式”公共空间清理专项治理。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清一改”工程,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开展“千庄千树”工程,扎实推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获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激励表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设383个道德讲堂,开展好人宣讲、道德评议、“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五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创评活动,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累计获评“中国好人”43 人、“安徽好人”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