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2:48:23 | 浏览:71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走进杨楼村,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农田变身“聚宝盆”,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近年来,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杨楼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使杨楼村从2014年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五马镇特色产业带富一方村民。谯城区五马镇供图
建好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变样
“以前全是土路,近几年不仅村里主要道路全建成了水泥路,就连每个巷道都铺了水泥,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杨楼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韩天宇充满感慨地说道。
2017年以来,组织村民整修“户户通”道路120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1盏。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财政、交通部门申请109.2万元,检察院支持 110.27万元资金用于道路建设、村庄亮化绿化。
在党群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项目得以落实,杨楼村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都得到明显改善。村民不禁感叹:现在路更宽了,水更清了,信息更通畅了,心里也更甜了。
杨楼村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零距离。谯城区五马镇供图
抓好富民项目,特色产业鼓钱袋
村里基础设施改变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更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乡村振兴需要每一个村民的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民自身意愿,实现户户有增收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杨楼村党委书记张心华介绍。秉承着这份初心,杨楼村积极搭乘五马桃花源的“顺风船”,组织党员向种植能手学习,发展以桃树为主的杂果种植和以牡丹为主的地产中药材种植,开展赏花、摘桃、画桃等文化体验活动,鼓励引导在杨楼村创办农家乐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为游客营造贴心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谋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做好为民服务,提升村民幸福感
杨楼村党委通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和推进邻长制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优化为民服务质量。杨楼村党委择优选配片长9名,组长24名,邻长56名,党员志愿服务队3支。
通过“邻长制”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工作的落实推动,累计为民解决问题132条,树立邻长和党员志愿者典型52个。“三长”们不仅将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实实在在提升全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武廷凯 武清海 李晓红)
鸟瞰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堰头垸村“第一网红”周红英(左)和村干部黄志文直播带货。阎家河镇古城村村民在“共同缔造”修建的莲心桥上纳凉。黄土岗镇桐枧冲村茯苓窝,古村落重焕生机,年接待游客逾15万人次。7月25日傍晚,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召开塆组
来源:【中国农网】一户一楹联,一墙一风景。走进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杨畈村大彭湾,房前屋后果树林立,一幅幅独具特色而又内容丰富的楹联,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彭湾共有2个村民小组,94户331人,其中常住人口279人、党员10名。近年来,
2月10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杜庄村顺坝路附近的河道旁,几名钓友停好单车,坐在青草坡上,开始了一天的垂钓。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恶臭难闻的污水河。这条长达11千米的河道沿线有村庄10余个,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水清清的河道及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付国东)3月16日上午,在平桐路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李庄村段的小游园施工现场,10多名施工人员戴着口罩和手套正在整理微地形和栽植树木——湛河区第39个乡村“路边小游园”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湛河区把生态绿
2月11日下午,在孝感市老澴河岸边,50岁的周先生正拿起手机,拍摄眼前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景。“我准备把照片发给正在上大学的儿子,让他看看如今的老澴河大变样啦!”周先生指向不远处的星火小学告诉记者,儿子十多年前在那上学,那时一到下雨,路边全是淤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戴蕾 通讯员 程荣东春风送暖,安陆市烟店镇五言陆色景区,吸引不少人前来赏花游玩。安陆市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大力引进生态农业项目,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业,借力和美乡村建设,全域景区化、设计景观化、建设景点化,实现全市31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责主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突出重点抓关键,用心施策破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农业+旅游”让村民在“